[00:00.00]渡湘江
[00:02.46](唐)杜审言
[00:06.74]迟日园林悲昔游,
[00:11.51]今春花鸟作边愁。
[00:16.05]独怜京国人南窜,
[00:20.50]不似湘江水北流。
渡湘江
阅读 27
收藏 0
[00:00.00]渡湘江
[00:02.46](唐)杜审言
[00:06.74]迟日园林悲昔游,
[00:11.51]今春花鸟作边愁。
[00:16.05]独怜京国人南窜,
[00:20.50]不似湘江水北流。
白话译文
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悲叹昔日游玩的情景,
今春花开鸟鸣成了远去边陲的哀愁。
最可怜的是京城的人被流放到南方,
而不能像湘江中的水那样向北奔流。
注释
1. 迟日: 【迟日】春日。
2. 悲昔游: 【悲昔游】作者旧游之地,因放逐再次经过感到悲伤。
3. 边愁: 【边愁】流放边远地区产生的愁绪。
4. 京国人: 【京国人】京城长安的人。
5. 南窜: 【南窜】指流放峰州。
6. 湘江: 【湘江】水名。源出广西省,流入湖南省,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名师鉴赏
【背景介绍】
杜审言曾有两次贬官的经历,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诗当是他在流放途中写的。他在渡湘江南下时,正值春临大地,花鸟迎人,看到江水滔滔,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流去,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怀念京国,悲思愁绪,一触而发。
【作品导读】
此诗首句写忆昔游而悲伤,次句写见花鸟而哀愁,三句自伤南窜之身,末句自比江水作结。全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这是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诗,而出现在七绝刚刚定型的初唐,尤其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