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五石之瓠
[00:01.92]《庄子》
五石之瓠
阅读 153
收藏 0
[00:00.00]五石之瓠
[00:01.92]《庄子》
[00:00.00]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00:11.27]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00:16.49]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00:21.96]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00:28.83]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00:35.86]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00:45.16]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00:49.32]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00:57.32]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01:03.88]客得之,以说吴王。[01:08.37]越有难,吴王使之将。[01:13.25]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01:20.39]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01:30.87]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01:42.04]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白话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而无处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注释
1. 石: 【石(shí)】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2. 瓠: 【瓠(hù)】葫芦。
3. 树: 【树】种植。
4. 实五石: 【实五石】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
5. 坚: 【坚】坚固。这里指大瓠的坚固程度。
6. 瓠落: 【瓠(huò)落】宽大空廓的样子。
7. 呺然: 【呺(xiāo)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8. 掊: 【掊(pǒu)】击破。
9. 拙于用大: 【拙于用大】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不善于发挥事物的“大”的功用。
10. 龟: 【龟(jūn)】同“皲”,皮肤冻裂。
11. 洴澼: 【洴(pínɡ)澼(pì)(kuànɡ)】漂洗丝絮。洴澼,漂洗。,同“纩”,丝绵絮。
12. 鬻: 【鬻(yù)】卖。
13. 说: 【说】同“悦”,取悦。
14. 越有难: 【越有难(nàn)】指越人发兵侵吴。
15. 虑: 【虑】用绳结缀。
16. 樽: 【樽】盛酒器。这是说大瓠像大樽,缚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
17. 蓬之心: 【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蓬,一种草,弯曲不直。
名师鉴赏
【作家作品】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