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花非花

阅读 155

收藏 0

[00:00.00]花非花

[00:02.23](唐)白居易

[00:06.24]花非花,雾非雾。

[00:10.64]夜半来,天明去。

[00:15.16]来如春梦几多时?

[00:18.95]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话译文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美好的春梦能有多少时间呢?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散去无处寻觅。

注释

1. 花非花: 【花非花】本诗是杂言诗,白居易将其自度成曲。后人将其采入词中,“花非花”成了词牌名。

2. 来如: 【来如】来时。

3. 几多时: 【几多时】没有多少时间。

4. 去似: 【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5. 朝云: 【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名师鉴赏

  【背景介绍】

  《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而《花非花》这首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所以推测《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

  【作品导读】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这首小诗最大的特点是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