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00:04.87](唐)白居易
[00:09.35]昔年八月十五夜,
[00:14.05]曲江池畔杏园边。
[00:19.08]今年八月十五夜,
[00:23.11]湓浦沙头水馆前。
[00:28.60]西北望乡何处是,
[00:33.01]东南见月几回圆。
[00:38.06]昨风一吹无人会,
[00:42.78]今夜清光似往年。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阅读 38
收藏 0
[00:00.00]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00:04.87](唐)白居易
[00:09.35]昔年八月十五夜,
[00:14.05]曲江池畔杏园边。
[00:19.08]今年八月十五夜,
[00:23.11]湓浦沙头水馆前。
[00:28.60]西北望乡何处是,
[00:33.01]东南见月几回圆。
[00:38.06]昨风一吹无人会,
[00:42.78]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话译文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
我站在曲江池畔的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
我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方向想着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
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
今晚清美的风景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注释
1. 昔年: 【昔年】去年,以往。
2. 曲江池: 【曲江池】位于唐长安城东南。
3. 湓浦: 【湓浦(pén pǔ)】即湓水,流经白居易被贬的九江郡。
名师鉴赏
诗歌首颔两联是诗人关于月亮的思考。诗歌起笔不同反响,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在这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诗句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诗歌的颈联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诗人却在问“几回圆”,这是人极度孤寂产生的心理结果。“西北望”是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这里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尾联过去的日子出现的“昨风一吹无人会”,没有人领会这凄厉秋风的凉意。能忽略这凄冷秋风的肌肤感,一定是人们沉浸在无情的喜悦里,已然忘记了秋风的凄冷,这里突出诗人过去日子的欢快感。“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说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光”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气之人了,照应诗歌前文对比的物是人非的无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这样的月光照在身上,却令人清冷至极。这首诗是如此极尽曲折地突出诗人贬谪的孤寂之情,诗人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