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九日齐山登高

阅读 102

收藏 0

[00:00.00]九日齐山登高

[00:03.11](唐)杜牧

[00:08.82]江涵秋影雁初飞,

[00:13.61]与客携壶上翠微。

[00:18.65]尘世难逢开口笑,

[00:22.66]菊花须插满头归。

[00:28.26]但将酩酊酬佳节,

[00:32.68]不用登临恨落晖。

[00:37.54]古往今来只如此,

[00:41.52]牛山何必独沾衣?

白话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

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不必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注释

1. 九日: 【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2. 齐山: 【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

3. 翠微: 【翠微】这里代指山。

4. 酩酊: 【酩酊(mǐnɡ dǐnɡ)】醉得稀里糊涂。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5. 登临: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6. 牛山: 【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名师鉴赏

  【背景介绍】

  公元845年(唐会昌五年)张祜到池州拜访杜牧,二人命运相仿,皆是怀才不遇,所以在登齐山时有感写下此诗。

  【作品导读】

  这首诗首联用白描的手法,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诗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出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但是此诗看似旷达不羁,而实则内含不平,因此尽管消极颓唐,而实际却不无不甘落拓消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