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墨池记

阅读 47

收藏 0

[00:00.00]墨池记

[00:02.20]曾巩

  [00:00.00]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00:09.40]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00:23.56]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00:35.05]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00:51.30]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01:00.30]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01:06.64]则学固岂可以少哉![01:11.25]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00:00.00]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00:04.47]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00:19.60]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00:29.08]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00:34.30]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00:47.47]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白话译文

在临川县城的东面,有一块坡地缓缓高起,高坡下面临着一条小溪,这个地方叫做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个凹下去的长方形水池,有人说,这个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曾经练习书法)的墨池,(这种说法)在荀伯子著的《临川记》上有记载。王羲之曾经羡慕张芝的书法,效仿他“临池学书”的做法,因而也使池水全变黑了,这墨池传说是王羲之练习书法的旧地,难道果真如此吗?当王羲之决心不再做官的时候,就曾经游尽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随心所欲,自娱自乐,怎么会在尽情地漫游的时候,又曾想到在这些地方停留下来自得闲逸呢?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写得精妙,那么他所擅长的书法技能,大概也是靠刻苦努力,花费了很大精力才使自己达到了这个地步,不是天生就有这个本事。但是,后来的人没有能赶得上他的,难道是这些后人学习不像他那样刻苦吗?那么,学习(书法技能)难道能偷懒吗!更何况想要加深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呢?

墨池的边上,现在是州办的校舍。王盛教授担心别人看不到这个地方,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悬挂在房屋前面的柱子中间(让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它),同时又告诉我说:“希望你写一篇文章。”我推测王先生的心思,不正是重视别人的长处,认为即使只有一技之长,也不能让它埋没,由此而推及王羲之的遗迹吗?莫非还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求学的人吗?人有一种技能,就让后人如此地推崇他,更何况有道德修养和品行端庄的人,他们的德行风范遗传给后代,使后世的人都受到影响,那又会是怎样的深远哪!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述。

注释

1. 墨池记: 【墨池记】选自《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卷十七。墨池,在江西临川,相传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练习书法后洗笔砚的地方。

2. 隐然: 【隐然】缓缓高起的样子。

3. 洼然: 【洼然】凹陷下去的样子

4. 方以长: 【方以长】方而长,即长方形。以,而。

5. 王羲之: 【王羲(xī)之】(321?~379?)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曾官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东晋书法家。

6. 荀伯子: 【荀伯子】(378~438)南朝宋颍(yǐnɡ)阴(今河南许昌)人,曾任临川内史,著《临川记》六卷。

7. 张芝: 【张芝】(?~约192)字伯英,敦煌渊泉(今甘肃安西)人。东汉书法家,擅长草书,被称为“草圣”。相传他勤苦练字,因为常洗笔砚,临近的池水都染黑了。

8. 岂信然邪: 【岂信然邪】难道果真如此吗?信,真,果真。

9. 方: 【方】当。

10. 强以仕: 【强(qiǎnɡ)以仕】勉强做官。

11. 尝极东方: 【尝极东方】曾经遍游东方。极,穷尽。

12. 出沧海: 【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这里指东海

13. 肆恣: 【肆恣】自由放纵,尽情任意。

14. 自休: 【自休】自得其闲逸。

15. 羲之之书晚乃善: 【羲之之书晚乃善】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完善精妙。

16. 以精力自致: 【以精力自致】以自己的精力去努力达到。

17. 深造道德: 【深造道德】不断学习,使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造,成就。

18. 州学舍: 【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19. 教授: 【教授】主管教育的官员。

20. 章: 【章】通“彰”。明显,显著。

21. 楹: 【楹(yínɡ)】房屋前面的柱子。

22. 揭: 【揭】悬挂。

23. 推: 【推】推究,推想。

24. 岂: 【岂】莫非。表示揣测语气。

25. 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把它埋没,而因此推及王羲之的遗迹吗?一能,一技之长。

26.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莫非还要推广他(勤学苦练)的事,来勉励那些求学的人吗?

27. 尚: 【尚】推崇。

28. 仁人庄士: 【仁人庄士】有道德修养、行为端庄正直的人。

29. 遗风余思: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风尚、思想。

30. 被于来世: 【被于来世】影响到后世。被,延及,影响。

31. 庆历八年: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名师鉴赏

【作家作品】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其散文从容而有条不紊,语言文字严谨明洁,分析辩难不露锋芒,文风温醇而平易,备受南宋朱熹的推崇,是旧时“正统派”古文家的模仿对象之一。

【作品导读】

本文选自《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卷十七。

本文写于庆历八年(1048年),是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之邀而写的。

本文通过记叙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阐明了勤学苦练才能成才的道理,勉励求学的人刻苦学习以提高道德修养。

其他

【通假字】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

  “章”通“彰”,明显,显著。

【一词多义】

(1)方

  有池洼然而以长 (方形。)

  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当……的时候。)

  而尝极东 (地方。)

(2)书

  羲之之晚乃善 (书法。)

  “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 (写。)

(3)能

  然后世未有及者 (能够。)

  虽一不以废 (技能。)

(4)因

  而以及乎其迹邪 (因此。)

  安陵君使唐雎使于秦 (于是,就。)

【词类活用】

(1)临池学书,池水尽

  “黑”,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黑。

(2)则其所

  “能”,形容词用作名词,能做的事。

(3)愿有

  “记”,名词用作动词,写一篇文章。

(4)“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

  “书”,名词用作动词,写。

【重点虚词】

(1)以

  有地隐然而高,临于溪 (连词,可不译。)

  有池洼然而方长 (连词,表并列,而。)

  虽一能不废 (动词,让,使。)

  盖亦精力自致者 (介词,凭,靠。)

(2)乃

  晚善 (副词,才。)

(3)岂

  其学不如彼邪 (副词,莫非,难道。)

(4)邪

  岂其学不如彼 (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