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 ·
[00:04.43]( )
[00:08.12] ,
[00:11.44] 。
[00:15.60] ,
[00:18.85] 。
[00:23.27] ,
[00:25.78] 。
[00:29.22] ,
[00:32.84] ?
清平乐·六盘山
阅读 57
收藏 0
[00:00.00] ·
[00:04.43]( )
[00:08.12] ,
[00:11.44] 。
[00:15.60] ,
[00:18.85] 。
[00:23.27] ,
[00:25.78] 。
[00:29.22] ,
[00:32.84] ?
白话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淡,
已望到大雁向南飞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
六盘山上雄峰拔地而起,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缨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能将那日本帝国主义狂龙捆缚?
注释
1. 六盘山: 【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
2. 望断: 【望断】望得久,望得远。
3. 屈指: 【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
4. 漫卷: 【漫卷】任意吹卷。
5. 长缨: 【长缨(yīnɡ)】长的绳子。
6. 缚住: 【缚住】擒住。
7. 苍龙: 【苍龙】是一种凶神恶煞,借指日本帝国主义。
名师鉴赏
【背景介绍】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向陕北根据地挺进中,于六盘山前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部队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作品导读】
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登上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阵阵北雁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眷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从爽朗、舒畅的秋心转入英迈的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的关口已经到达,革命事业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接着直抒胸臆,化用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代颜师古的评注中引用汉代服虔的话:“仓龙,太岁也。”“仓龙”同“苍龙”,“太岁”是古人所说的凶神恶煞,这里指日本帝国主义。虽然最后两句用的是设问句,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日本帝国主义,夺得最后的胜利。
这首词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抒发了“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整首词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织,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