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地道的高密农村人

阅读 86

2021-08-16

作者:张华

  莫言获奖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了他的出生地——山东高密“东北乡”。高密历史悠久,也出过几位名人,春秋名相晏婴、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清代东阁大学士刘墉。但相比故人,活生生的莫言似乎更能带给老乡们亲切感。
  在高密市第一中学,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因为说话太多,嗓子都有些沙哑了,但他仍乐此不疲。
  1985年,一次偶然机会,毛维杰阅读了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这也是莫言的成名作。当时刚分配到原大栏中学教语文的毛维杰读到文章后,感觉风土人情和地理风貌都倍感亲切,“当时就预感到写的就是我们的家乡”。毛维杰心头始终萦绕着这个想法。直到有一天,他的同桌告诉他,“他们村有一个叫管谟业的,听说在部队写文章挺好。”
  获悉莫言回家探亲,毛维杰登门求证,两人一见如故。“饭桌上,我俩就文学观点进行了探讨,当时他有几句话我至今记得,比如‘真正的文学在民间’、‘童年的苦难是创作的摇篮’、‘不是为老百姓写作,而是作为老百姓写作’等。''
  1993年毛维杰当上校长,在学校为莫言专门开辟了一个“莫言资料室”,搜集莫言的大量手稿、图片、研究文献等,直到1999年毛维杰离开该校,资料被全部转移到高密市教育局。2009年莫言文学馆开馆,这些宝贵资料又被转至该馆内。
  莫言文学馆坐落于高密一中校园内,通过大量文字、图片和实物资料,全面介绍了莫言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特别是他的成长道路和创作轨迹。但就在建设之初却遭到莫言的强烈反对。“他就是这样的人,不想张扬,”毛维杰说。
  说起文学创作,毛维杰透露,除了来源于身边的生活,还跟儿时的熏陶有关。他透露,儿时的莫言虽然好动,但特别喜欢听老人讲故事,哪里有人群扎堆说故事,他都喜欢凑上去。“他大爷爷等人也都是说故事高手,内容不少是神魔鬼怪,跟聊斋里的情节很相似,莫言作品中的魔幻色彩很多也是受幼时熏陶。”
  近三十年的交情,让毛维杰成了莫言的挚友,每次莫言回到家乡两人都会见面,毛维杰成了莫言的司机兼秘书。走亲访友,甚至理发他都陪着一起去。“他穿着朴实,他说自己夏天破衣烂衫。冬天棉裤棉袄,现在回来抽空还赶农村大集,就像他的作品一样,反映的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生活,他就是个地地道道的高密农村人。”

文体:报告文学

精彩评论(0)

0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