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居士   其人·其词·其情

渝获

关注

阅读 55

2021-08-26

       李清照,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作为我国南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她的人生可谓波折坎坷,少女时代无忧无虑到少女时期的思情悠悠,再到南渡以后的颠沛流离,李清照体味了人生的变故无常,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李清照的不同词风。

 

        一、第一阶段:南渡以前,深闺少女和初为人妇时,多写生活细节及情趣。

           词风活泼明快、清新自然。

 

      李清照自幼生长于文学世家,其父李格非身居士大夫之职,对古文颇有研究,其母也能诗会文才情了得。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天资聪颖的李清照饱览群书才华出众,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她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成婚以后更是夫唱妇和,吟诗作对,幸福愉快。此阶段李清照的作品清新自然,欢快爽朗,生活情趣溢满词作之间。如: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chǎn)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解)袜刬金钗溜: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该词可谓是李清照的生活“写真”,那个无忧无虑、活泼可爱又有几分顽皮羞涩的小姑娘跃然纸上,不由让人心生怜爱。

 

       这一阶段李清照的词作语言优美清新,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使用白描手法抒写心绪,形象逼真,情真意切、亲切感十足。

 

       二、第二阶段:婚后二年到南渡以前,夫妻离别之期。词风清婉细腻,但充满离愁别绪。

 

      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文化素养很高,二人婚后生活也十分和谐美满,然而那时男人必须以仕途为重,赵明诚没办法只能离开爱妻远去他乡。两地分居自然难免相思苦,也因此李清照有了许多思夫之作,词作同样是其真实生活写照。此时原来那个快乐少女已然不在,长成了思情悠悠、愁肠无限的少妇。

 

      李清照因丈夫远行十分寂寞,节日之际思念之情尤为突出,她只能借文字以抒怀,如那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写于重阳佳节,抒发了李清照的寂寞和相思之情,文笔委婉细腻,展示了她的多愁善感形象。她心头“薄雾浓云”满是愁苦,李清照“每逢佳节倍思亲”,赵明诚“独在异乡为异客”,相思折磨得李清照“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充分体现了她的凄苦憔悴。通篇虽无“思”字,却处处洋溢思念之情。

 

       这一阶段李清照的词作内容多表现为排遣夫妇二人的相思情怀,思念之深在心头挥之不去,充满了离愁别绪,文笔清婉细腻,婉转缠绵,雅而不俗。

 

      三、第三阶段:南渡以后,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幽。词风凄婉哀怨、悲怆深沉。

 

      发生在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不仅是宋朝的转折点,同时李清照的人生也由此转变。随着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夫妇再无幸福生活可言。辗转流亡使得丈夫赵明诚染病而亡,李清照也只能继续流亡他乡。由于国破家亡的双重打击,李清照精神已到崩溃边缘。然而她忘不了丈夫的临终遗言,流亡期间他们曾携带了许多文稿书籍和金石器物,并且《金石录》尚未成书,李清照惟有依靠这些精神寄托苟且偷生。但动荡的时局,凄惨的生活让李清照失去了那些“宝贝”,她真的成为孤苦伶仃一小舟了。南渡以后,国破家亡、夫死他乡,故国沦陷亲人丧失情况下的思念成就了李清照后期词作的主旋律。

 

      此时的李清照充满了身世之愁,家国之愁,孤独之愁。如:代表作《武陵春》

 

      李清照的家庭成长环境使其具备了才情,社会变迁和人生变故影响了她的词风。其“易安体”词作将婉约词推向高峰,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来源:冯喜 编录

精彩评论(0)

0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