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奇云课

0
点赞
收藏
微信分享

微信扫一扫

【同步资源】形神飞动气韵流转《安塞腰鼓》赏析

下界星 2021-08-13 阅读 48
李旭东

作者:李旭东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写于1986年的一篇美文,其独出机杼的艺术构思,美仑美奂的修辞手法,奇伟磅礴的意蕴境界,长短结合的语言韵律,使全篇形神飞动,气韵流转,令人叹为观止。赏读此文,其独特的审美艺术,赏心悦目。

一、动与静的映衬美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作家为了把“安塞腰鼓”的雄浑奇伟的音响和搏击飞扬的舞姿再现于世人,采用了先抑后扬再抑的写法,以静衬动。开篇写四野的寂静,后生们神情与沉稳安静,腰鼓的呆呆“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这些都是衬笔,也就是刘熙载所言的“烟霞”,“可一捶起来就发狠,忘情了,没命了”,“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呆呆的腰鼓震撼了,安静的后生搏击了,此时的黄土高原犹如在安塞腰鼓隆隆声中被唤醒的东方巨人,他要挣脱、冲破、撞开原有的一切,他要摆脱生活的痛苦,追求梦幻般的快乐。隆隆的腰鼓声,碰撞在四野,使山崖也隆隆;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隆隆;黄土高原的后生们,更是“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此时人们才真正感悟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当万物都在震撼的声响中升腾时,声响“戛然而止”,“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结尾的寂静与前文的声响和人们的跃动形成比照,以静衬声,以静衬动。同时,结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以“鸡啼”来映衬当时的寂静。如此动与静的映衬美,值得玩味。

二、光与影的变幻美

黄色的土地,白色的衣裳包裹着黄色的人种,远处是红红的高粱,腰间是紧贴着的红红腰鼓,如此粗犷的影像不正是一幅黄土高原风情画卷。

当安塞腰鼓擂响时,人们在狂舞,阳光在飞溅,世界在亢奋,厚重的黄土高原在震撼。此时,作家的视野犹如摄影镜头,推、摇、拉、仰、俯,在光与影中匆匆变幻。特写舞姿:“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芳;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变焦场景:“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安塞腰鼓的舞姿是那样的强悍而迅捷,在或明或暗的光线下,黄绿红的背景下,阳光与舞影的匆匆变幻,光与影在隆隆的鼓声中升华而腾飞。

三、音与画的和谐美。

这篇美文展现给读者这样一个意象:厚厚的黄土高原,田野是长着酸枣树的山崖,蹦跳着的是黄土高原的后生们,变幻着的是安塞腰鼓的舞姿。文章在抒写舞姿时,或用长句或用短句,如韵律和谐的鼓点;或用骈句或用散句,恰似珠玉落盘,忽而短促,忽而悠长,忽而抒情,忽而激昂。在流畅的语言中,在简短的结构排列中,都使读者领略到一种音乐美。当我们赏读着文章的意象和节奏感极强的语言时,我们欣赏到一篇优美的音配画散文。(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实验中学)

浅谈《安塞腰鼓》的音乐性   谢其军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写的一篇散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作者通过一群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舞场面的描写,展示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用文字表现舞蹈,用文字表现鼓声是这篇散文的特色。读这篇散文,仿佛看到了安塞腰鼓的舞蹈表演,读这篇散文,仿佛听到了一曲交响乐。

那么《安寒腰鼓》一文具有的音乐性是什么呢?

1  分明的表演阶段构成了音乐的乐章

什么是乐章?乐章就是一个由多个内部完整的部分组成的大的经典音乐作品中的一个完整的部分。在一部音乐作品中,各个乐章一般按分明不同的速度、风格和节拍而排列。第一乐章是开头部分:序曲。由表演前静静地等待画面构成,沉稳的后生、高粱地、白色的衣衫,高原的黄色、高梁的红色、衣衫的白色、人的铜体色构成音乐的多色画面,由风吹动高粱叶子的轻音——咝溜溜,仿佛音乐速度的舒缓,节拍的缓慢。

第二乐章是表演开始和宏大场面:狂舞曲。由表演的动作、鼓声构成音乐的画面。人百多个,鼓百多面,画面宏大;动作有旋转、蹦跳、狂舞;鼓声是急促、骤雨、马鸣、风萧萧、雷声千里。腰鼓舞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鼓点的高音强音,动作的狂舞、旋转、蹦跳,形成了音乐的激昂和速度,仿佛演奏了一段狂欢曲。

第三个乐章是鼓声共鸣曲。作者在行文中用了三个段来写鼓声。鼓声响彻大地,鼓声传到山崖,山崖又反射出了鼓声,这形成了共鸣的效果。不仅如此,这鼓声传到了观众的耳朵里,与观众产生了共鸣,鼓声“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鼓声与山崖共鸣,与观众共鸣。

第四个乐章是对生命的歌颂。作者写表演者的的胳膊、腿、全身,搏击有力,搏击疾速搏击动作,让人们“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作者用健康的胳膊、健康的腿、健康的全身、有力的抨击作音乐元素,来抒写一曲生命的颂歌。

第五个乐章是对舞姿的礼赞。作者由舒绥到急促的节奏来表现舞姿的力量。“每一个舞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翻飞!升华!”。

第六乐章为终曲。“当它嘎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终曲的寂静是高歌狂欢后的一种平静,给人以余音绕梁的音乐效果。

所以《安塞腰鼓》全文的音乐乐章分明。

2  简洁有力的短句构成了欢快的音乐节奏

节奏是乐曲的骨架,著名瑞士音乐史家卡尔·聂夫在《西洋音乐史》中指出:“音乐的基本成分是节奏”。在《安塞腰鼓》中,作者以短句形成段,如:第一段是“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第五段是“但是”,第六段是“看”,第十五段是“好一个安塞腰鼓!”,第十七段是“好一个安塞腰鼓!”,第二十九段是“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第三十段是“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种短句成段就形成了全文的骨架。同时在一个段中使用了一连串短语,这样,使文章的节奏相当紧凑,像波涛一样一浪接一浪,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如,“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几个字一停顿,频频出击,使语势自然激越、昂奋,这种短句就形成了段的骨架,从而形成了欢快的音乐节奏。

3  词句的复沓手法的运用所构成了音乐韵律

重复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词句的复沓,如“好一个安塞腰鼓! ”在文中,以段的形式出现了三次。“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一样”出现五次,“使人想起”出现三次,“容不得……”出现三次,“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多么……”出现三次,“每一个舞姿……”出现四次。“愈捶愈烈”出现三次。

拟声词的复沓,拟声词“隆隆”在十四、十五、十六段中反复出现。这种词句的复沓在文中的反复运用以及某些复沓形式在文中的前后呼应,使这篇散文具有相当强烈的音乐韵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安塞腰鼓》所写的表演阶段、简洁有力的短句、词句的复沓手法的运用构成了该文的音乐性。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