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主要作品

在昔

关注

阅读 276

2021-08-13

         贝多芬的作品非常的多, 代表作有:降回E大调第三交响曲答《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 

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是《月光曲》,《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又名《幻想奏鸣曲》、《幻想朔拿大》创作于1801年接近于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

这部作品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那支叹息的主题融入了他的耳聋疾患忧郁的思绪。而第二乐章表现了那种回忆的甜梦也像憧憬未来的蓝图。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而这部作品最美丽的便是第一乐章让人想起月光。

1、《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贝多芬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完成于1798年,并于当年在布拉格首演。虽名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却比他的“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完成要晚三年,只是由于前者出版早而被定为第一号。从作品本身来看,第一号比第二号要成熟许多,在管弦乐法上,本曲已加入了单簧管、小号与定音鼓等乐器。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年轻时代的代表作之一。 

2、《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4年的交响曲,作品55号。

交响曲第一乐章描绘了英雄在战斗中成长,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亦是贝多芬独创,第三乐章是谐谑曲,第四乐章是凯旋进行曲式的终曲。

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他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全曲宏伟壮阔。

3、《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完成于1806年的9、10月间。这部作品于1807年3月由奥佩尔斯道尔夫伯爵和他的乐队首演,演出地点是维也纳的利赫夫诺斯基宫。

《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以其优雅、活泼、轻松的气质引人注目,其中充满了微妙的力量平衡。

4、《c小调第五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c小调第五交响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整首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

5、《F大调第六交响曲》:F大调第六交响曲,又名“田园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亲自命名为《田园》。

该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

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6、《A大调第七交响曲》:A大调第七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第92号。首次公演于1813年12月8日。

当贝多芬创作他的第七交响曲时,人们正注视着欧洲的版图被鲜血重新绘制。那是在1811~1812的秋、冬、春三季。这部作品在6月间完成,此时拿破仑战事已进入最后的高潮,大举侵犯俄国,旦夕之间溃不成军。当这部交响曲第一次上演时,拿破仑帝国已到达了分崩离析的最后阶段。

A大调第七交响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7、《F大调第八交响曲》:F大调第八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93号,完成于1812年的10月。于1814年2月17日在维也纳的舞会剧院首次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由于反应强烈,几天后又重演。

《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13年创作的四乐章交响曲。贝多芬此前创作的第六交响曲“田园”的调性也是F大调,但篇幅较长,故而作者亦将此交响曲爱称为“小的F大调”交响曲。 此作品也是贝多芬闻名于世的九部交响曲中最为短小的一部,有时受到忽视。但贝多芬自己对它十分喜爱,甚至称它比第七交响曲“强得多”。

虽然写作时贝多芬生活并不顺利,但该作品依然有着轻松愉快的风格。其规模虽然短小,但精悍紧凑,充分体现了贝多芬的作曲技艺。

与贝多芬的一些其它作品类似,该交响曲的末乐章分量最重。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乐章中,木管乐器演奏出固定的音型,被认为是模仿当时刚刚得到改进的节拍器的声音,并且在乐章最后还有一个玩笑般的“节拍器出故障”的乐段。除此之外,也有其它部分被认为是音乐玩笑。

8、《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9、《D大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于1802年,1803年4月5日首次公演。该曲充满着宁静幻想的诗情,歌唱般的情调,具有一种美感,是作者献给挚友李希诺夫斯基公爵的。全曲有四个乐章。

10、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本曲是贝多芬最早发挥其创作潜力的作品,与贝多芬以前的作品相比,此曲的管弦乐部分已逐渐具有交响曲的韵味,主奏钢琴也能发挥出钢琴本身独特的风格,这两者浑然融合,构成宏伟的协奏曲。

 

 

 

 

精彩评论(0)

0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