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史上第一首散文诗——《月夜》

在昔

关注

阅读 101

2021-12-20

作者:沈尹默

  
              月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作者简介|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倡导新诗写作,代表作为《月夜》、《三弦》,亦精擅旧诗词,著有《秋明集》、《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导读

在初期白话诗人当中,沈尹默的诗才最为人称道的,周作人曾说:“只有两个人具有诗人的天分,一个是尹默,一个就是半农。”发表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为最早发表的新诗作品之一,被誉为新诗史上“第一首散文诗而具有新诗美德”。

诗歌意象并不新鲜,“秋风”、“寒霜”、“月光”和“树木”等在古诗词中已经用到极致了,厉害的是诗人能写出新意,渲染出新的诗歌意境,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这才是最为难得的。

从诗情角度出发,第一句以风吹写动,第二句以月照写静,在动静交融中烘托出时空浑远苍凉的背景。第三句由物过渡到人,抒情主人公“我”被赫然推置前台,由此开拓出全诗的新气象。古典诗词中很少以“我”入诗的,往往见物见情却不见诗人“我”,这与古典诗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诗境有关。

诗中的我被遮蔽在物中或消融在意境里,不得显现。而此诗的我却带着昂扬之气隆重登场,表现出与旧诗作者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我的发现,觉醒、张扬正是“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表现。

第三句中立如高木表明诗人理想之高瞻弘远,而最后一句“并没有靠着”与第三句“并排立着”互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精神主旨,诗人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从而得到了真切形象的表达。

《月夜》的精神气象不愧为新诗开创之作。继此之后的新诗作品,其抒情主人公“我”逐渐得到彰显,“并排立着”、“并不靠着”的自由独立精神更是被后来者传唱不绝,如舒婷《致橡树》。

《月夜》简约古拙的语言不免露出初创期的稚嫩痕迹,尽管如此,还是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的,如“呼呼”和“明明”的叠用,口语化虚词“着”字在句尾的反复呼应,使诗歌的音节和谐自如,这些都是诗人在形式上所做的探索。

诗歌鉴赏:

沈尹默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开拓者之一。1918年元月,《新青年》四卷一号发表了他的三首诗,即《鸽子》《人力车夫》和《月夜》。后来,他的《月夜》和《三弦》,一直是人们称道的好诗。康白情说:“第一首散文诗,而具备新诗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并认为此诗“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足见它一开始发表,就引起了诗界的注意。

此诗写的是一个冬夜,北风呼啸,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冷气袭人。环境是萧森的,人物孤独的,正好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面对这样的人世,这样的处境,诗人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与高树并排立着,而不是靠着。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正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进而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乃是那里先进青年的奋斗目标。

这首诗形象鲜明,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从而表现了个性的复苏和自主精神的增长。当时的中国,虽然经过了辛亥革命,已经推翻清王朝,但仍然处在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下,广大群众并没有真正觉醒。封建愚昧、锁闭保守仍旧严重地戕害着我们的民族。因此,唤起自由思想和个性意识,实在是太重要了。沈尹默所在的北京大学,就是这种民主思想的摇篮;他所参与的《新青年》,则是提倡新文化运动、推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月夜》中表现的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独立奋进的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正是大时代潮流中激起的一朵浪花。

简洁、含蓄的意境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四句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简练的白描手法却分明地显示了在寒风中卓然独立的意象,传神写意,颇有韵致。这是该诗的巧妙处,也是诗人的独到处。沈尹默有较深的家学,谙熟旧体诗词,并善于吸取其高明的艺术表现手法,清新质朴,含而不露;重意境,重气质,于细微中见精神。《月夜》一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文体:其他

精彩评论(0)

0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