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资料】李白和孟浩然

阅读 51

2021-08-16

作者:杨茜老师

【导读:为何李白称孟浩然为“故人”呢?请同学们带着思考读以下资料】

在李白的朋友中,和他心心相印的应首推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比李白大12岁,是唐代最有成就的诗人。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感情深厚。有一次李白把新作《江夏行》拿给孟浩然指点个一二,孟浩然说:“古诗里唯有歌行,大小长短,没有固定的格式。贤弟喜欢自由,最适宜这种诗休。”这话正说在李白心上。便告诉孟浩然说,他不但要向当代的民歌学习,还要在古乐府上下一番工夫。孟浩然道:‘贤弟既有此志趣,潜心研习数年,不但会大有长进,而且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来。”
孟浩然还是李白成名之前的举荐人。为了让李白的前途有更好的发展。当时襄阳的刺史是韩朝宗,与孟浩然的关系非常好,李白成名前,曾到襄阳游玩,并由孟浩然向韩朝宗举荐,可以说孟浩然作为兄长很关心很爱护李白。
孟浩然也颇有用世之心,但因一直没有得到仕进的机会,只好隐居山林,写下不少山水诗,史称“田园诗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脍灸人口的《春晓》诗,便是他的传世之作。
李白对孟浩然是很尊敬的。他在《赠孟浩然》的诗中写道: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首诗就是送给孟浩然,赞美他不愿仕宦、醉酒赏月隐居的性格和生活。诗中表现了李白思想中傲岸出世的一面,他对孟浩然的品格之所以很欣赏,正是因为高卧松云的隐逸姿态和潇洒散淡的生活方式与李白的自我形象期待相合。
孟浩然是李白成长时期的重要诗友。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拜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
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诗情大发。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读完全诗,惊得半天没有说话,这等好诗,岂非凡人能做。于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据说后来李白一直心有不甘,竟然还有让自己不敢下笔的地方,胸中块垒,难以展抒。回来后,看见孟浩然,就把这首诗说给了孟浩然听。浩然也觉得这首诗写得妙。
后来一次,李白独自游金陵凤凰台,效仿崔颢的格律,写了首诗《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风格意境却有相似之处,而境界高远确也难分高下了。
后来,把这首诗拿给孟浩然看,问他这首和崔颢那首比起,哪首写得好,浩然却并没有明说,李白也不再追问。
据他认为,如果是好诗,浩然一定会称赞几句的,一定是浩然觉得这首不如崔颢的,又顾及到朋友之情,才没有说。
又后来有一年的烟花三月,李白和孟浩然又来到了在黄鹤楼,这一次,是为了送孟浩然下扬州。面对离别,李白百感交集,吟出四句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听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说:“崔浩写的是八句诗,你的只有四句。可是你的这四句却胜过了他的八句。”而后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说:“你知道吗,你这是赢在了我们二人之间的感情上啊。”可见二人的感情有多深。

文体:其他
来源: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收集整理

精彩评论(0)

0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