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谋篇《在路上》,牛刀小试(范文修改)

敖牙

关注

阅读 63

2021-12-20

作者:郝泱

    

徘徊着的,在路上的,你要走了吗?

从通州出发还是下午,但到达北京北端的八达岭关口时,天空已经灰暗了下来。像是毛手毛脚的画家颤巍巍的拿着画笔不断涂抹,于是一层层水墨就被染上了天的丝帛。

从八达岭出关后巴士轻车熟路的摸上国道。这条路上在夜里路灯并不会开,只有巴士苍白的前灯和天上或明或暗的星星为你指路,然而那星星颜色很暗,看得并不分明。于是巴士就在这熟悉而又陌生的路上彷徨着,跌撞着,坚持着。

一路向北。

在国道上飞驰几十分钟后四周的景色变得逐渐单调无趣:山像是水墨画里的山,用着大泼墨的毫不留情的笔触;路边立着高大挺拔的白杨树,风吹过去叶子像流水一样哗哗的响;一个斜坡后面是另一个斜坡,一个又一个斜坡组成一条直直的冲向天边的路。

天渐渐的黑了,车厢安静下来。内蒙总是与北京不在同一条温度线上,越向北走温度越冷,入夜之后,气温骤降。夜凉如水,然而并未有人告诉过我,这水凉的让人几乎无法呼吸。忽然脑海中出现一些残缺的碎片,像是从记忆中折曲的破败的花。在北京上小学的前几年我几乎没有朋友,也并不熟悉这里过去的喧嚣与繁华。我的成绩并不算优秀,而家人却总是对我赋予了过多的期望。即使他们并不会对我实行暴力,但每次接触到他们失望的眼神,我都忍不住将头埋得更深。乒乓球比赛的小组名次,测试成绩的高低,甚至和同龄孩子身高的差距,我都曾在擦身而过的瞬间默默对比。在某段日子里我曾不止一次的对着右边的手臂狠狠下嘴,似乎只要她不存在,我就可以不再被推向那个遥不可及的期望。

十一点过半,难熬至极。出张家口后一段长的可怕的路,越过这段路就可以到达我的小镇。那要花费很久很久,几乎要到第二天黎明从东方亮起才能够到达。夜色依旧黑得像是扎染的纺布,但身体中却长出一颗冰冷而又坚硬的核。就像终年不化、完全冻僵的冻土芯。里面寄存着凄惶无寄,寄存着孤苦伶仃,寄存着颠沛流离。然而我必须要一个人消化它,正如我要一个人等着回到我的小镇的时间,等着在那个熟悉的车站下车一样。那是我必须要承受的。不过,这是恰到好处的冰冷与疼痛。是必须好好品味的东西。这冰冷的芯,必须一点一点消融。或许得耗费时间,然而这才是非做不可的事情。

车渐渐地停在了那熟悉的灯火之下。我背起书包,下了车。

徘徊着的,在路上的,我们出发。

【作者附言】

本意是用“路”做寄语来写,但写着写着就变成写路程了。加入了在书里摘抄的部分,对于第六段感觉有些太长,说得太多,有点不太向上。但是删去又会很苦恼,想要表达的无法表达。而且将冻土芯比作心里存留的感情放在这里是不是不太好?求解。

【修改建议】

题目的诠释有挑战性:既写实又有象征性。立意对初三的学生来说真是过于沉重,孤独、迷茫又坚定,渲染过渡,孤独就凸显了。

写车在路上笔墨多了,这样表述就会受到限制;尤其车载的东西上全凭直抒胸怀。那个“芯”是必要,但需要找到合适归宿,不一定要放在坚硬的冻土里。

要完善这篇文章,建议:

①重新调整一下结构。我欣赏你文中一句话“一路向北”,首先有诗意,能够承载你要表达的情感;其次有方向,芯的归属是家乡;再就是有结构作用,不如用它把“路”分成几段,使文章呈递进式结构。

②把迷茫、孤独、坚定理清,模模糊糊的表述似乎是你要追求的东西,但方向和落点要明确。

③语言的表述还是应该有一些亮色或暖意,怎样的经历是一个初三的小女生这么冷?

修改稿:

在路上

郝泱

一路向北?

从通州出发还是下午,但到达北京北端的八达岭关口时,天色已经灰暗了下来。巴士轻车熟路的摸上国道。这条路没有路灯,只有巴士苍白的前灯和天上或明或暗的星星指路,然而那星星颜色很暗,看得并不分明。于是巴士就在这熟悉而又陌生的路上彷徨着,跌撞着,坚持着。

天渐渐的黑了,车厢里安静下来。窗外的星辰渐渐明亮起来。入夜之后四周的一切都变得无趣与寂静。夜渐渐地深了,身体战栗起来。内蒙总是与北京不在同一条温度线上,我是越来越无法承受这样的寒冷,正如我无法承受那些不怀好意的嘲讽,那些从骨子里渗出的排外的冷漠。

一路向北……

夜凉如水,然而并未有人告诉过我,这水凉的让人几乎无法呼吸。脑海中忽然出现一些残缺的碎片,像是从记忆中撷取的破败的花。在北京上小学的前几年我几乎没有朋友,并不熟悉这里过去的喧嚣与繁华。我的成绩并不算优秀,而家人却总是对我赋予了过多的期望。即使他们并不会对我实行暴力,但每次接触到他们失望的眼神,我都忍不住将头埋得更深。乒乓球比赛的小组名次,测试成绩的高低,甚至和同龄孩子身高的差距,我都曾在擦身而过的瞬间默默对比。在某段日子里我曾不止一次的想对着右边的或者左边的手臂狠狠下嘴,似乎只要她们不存在,我就可以不再被推向那个没有边际的黑暗。

一路向北。

夜晚已经过半,精神虽然困倦不支却完全不能入睡。路还有很长要走,什么时候到达也完全不知道。身体里膨胀着着一颗被冰冷包裹的坚硬的芯,就像夏天也不融化的黑土里的芯。里面寄存着凄惶无助,寄存着孤苦伶仃,寄存着颠沛流离。然而我必须要一个人消化它,正如我要一个人等着回到我的小镇的时间,等着在那个明亮的的车站下车一样。这是我必须要承受的,不过,这是恰到好处的冰冷与疼痛,是必须好好品味的东西。这是非做不可的事情。

一路向北!

【作者附言】

将“一路向北”当成文章的标志性语言后就把作文分成了三部分。第一个是彷徨着往前走,第二个是独自的自怨自艾,第三个才是想要表达的独自的承受和坚持。但是分割开以后感觉不对,似乎需要消化的变多了,变细致了。包括“一路向北”的含义也变了,但是少了最开始想写出来的那种感情。

我希望老师能针对我的问题给我说说,因为感觉现在写作文有点不对路,和以前写的方式也不同,似乎并不是把重点放在文章的合理性和流畅了,更多的是写自己的胡思乱想。我觉得这么写很不好,可是确有乱七八糟的东西想说,不知如何是好。

还有就是我似乎对文章的思考转变了方位,光想着让文章的表面看上去温顺,可是总是觉得缺乏了一点什么东西。包括作文的立意和题材也有点怪。

【过程评点】

你的修改感受说的很到位。你正处在作文跳跃式提升的节点上,想让作文有分量,认识和技巧似乎又难以跟上。

不过,此文改后的文貌好看了,布局谋篇看上去就是有意为之,这样也帮你调整了思路,情感脉络清晰了,别人也能读懂了。

至于你的苦恼,或者说是你的思考,我的态度是:第一,思考本身就是一种提升,这是在自觉发展。第二,郝泱的作文有郝泱的味道,这不是坏事,文章有个性是成熟的表现。第三,应考作文要表达怎样的认识,还是要谨慎一些,它不是自由创作,考试别冒险!

精彩评论(0)

0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