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选文

阅读 68

2021-08-16

【第一组选文】
虎年来历的传说
关于虎年的由来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在远古时候,属相中有狮子,没有老虎。由于狮子太凶残,名声不好,主管封属相的玉皇大帝想把狮子除名,但是又必须补进一位镇管山林的动物。这时,玉帝想到殿前的虎卫士。

天宫的虎卫士从前也只是地上的一种不出名的动物。它从猫师傅那里学得抓、扑、咬、煎、冲、跃、折等十八般武艺后,成为山林中的勇士。凡是和它较量的,不死即伤。从此,老虎雄霸山林。后来,玉帝听说老虎勇猛无比,便下旨传老虎上天。老虎上天之后,同玉帝的卫士较量,赢得胜利。从此,老虎便成了天宫的殿前卫士。
谁知不久之后,地上的飞禽走兽见无人镇管,开始胡作非为起来,给人间造成了灾难。这事惊动了土地神,土地神连忙上报天庭,请玉帝派天神镇住百兽。玉帝便派老虎下凡,老虎要求每胜一次,便给他记一功。玉帝只求人间安宁,当然满口答应老虎的要求。
来到凡间,老虎了解到狮子、熊、马是当时最厉害的三种动物,它就专门向这三种动物挑战。凭着老虎的勇猛和高超的武艺连接击败了狮子、熊、马。其他恶兽闻风而逃,藏进了无人居住的森林荒野。人们欢声动地,感谢老虎为人世间立了功。
回到天上,玉帝因老虎连胜三阵,便在它的前额刻下了三条横线。后来,人间又受到东海龟怪的骚扰,大地一片汪洋。老虎又来到凡间,咬死了龟怪。玉帝一高兴,又给老虎记一大功,在额头的三横之中又添了一竖。于是一个醒目的“王”字现在老虎前额。从此,老虎便为百兽之王,总管百兽。时至今天,虎额上也还可见到威风的“王”字。
在狮子的恶名传来天宫后,玉帝便决定除去狮子的属相头衔,补进了兽王虎。从此,虎成为了属相,狮子则被贬到遥远的南方去了。当然,老虎也从玉帝的殿前卫士下到凡间,永保下界安宁。
虎年说虎(节选)
(一)
虎是哺乳动物,属猫科,头大而圆,毛色棕黄或褐色,有黑色横纹,体长1.6~2米,高1米多,体重二三百公斤,前额有类似“王”字形的黑色斑纹。虎眼的直径约4厘米,在夜间发出幽幽的绿色亮光。虎嘴很大,嘴里有两对长约6厘米的犬齿,一用劲可以把牛脖子咬断。舌头上长着粗糙的芒刺,像把刚刷子,啃骨头时,可以把附在骨头上的肉舔下来。虎口两旁有几十根虎须,最长的约20厘米,这是它的触觉器官。虎的爪子约长10厘米,刚劲有力,比刀子还快,一爪子扑去,可以把野猪皮划开,但走起路来,爪子缩进脚底软垫内,几乎没有声响。虎是夜行性动物。大都再夜间猎食。它能涉河游水,但因体大笨重,不会爬树。有人描写老虎道:“毛披一带金黄色,爪露银钩十八只。睛如闪电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戟。伸腰展臂势狰狞,摇头摆尾声霹雳。山中狐兔尽潜藏,涧下獐狍皆敛迹。”看来,这可真不愧是兽中之王了。
(二)
我国是老虎的故乡,也是“虎文化”的发祥地。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与群兽共居,以打猎为生,对老虎自然既惧又羡,于是奉之为神,这就形成了“虎图腾”。像纳西族摩梭人的喇姓子孙,就认为他们的祖先是老虎;满——通古斯语族人平时也不直呼虎名“塔斯哈”,都要尊称其“王爷”、“祖父”。“崇虎文化”掀开了中华“虎文化”的第一页。
老虎形象威风凛凛,是天生最出色的猎手、最威武的斗士,被誉为百兽之王,因此自古以来就在战场上发挥着威力。最早于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用以调兵遣将的兵符上就刻有一只老虎,称之为虎符。战士的盾牌上也绘制着虎头用以吓阻敌人。在古代,老虎甚至还有作为战争工具直接参战的记录。
由于虎极具阳刚之气,特别是其额头上有“王”字形花纹,尽显王者之气,人们便尊其为“圣兽”、“山君”、“镇山之神”,并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影响极广的十二生肖中,虎就拥有一席之地;古代的强盗首领,多将虎皮铺在自己的座位上以显示自己的至高地位;许多人还爱用“虎”来称呼自己尊敬的个人或集体,如:虎将、虎臣、虎士、虎贲、虎师、虎子、飞虎队等,一听就有一种不凡的气势;以“虎”命名的地方也不少,如:广州的虎门、苏州的虎丘、杭州虎跑寺、绍兴的虎山公园等等。
传说中,人们相信虎是食鬼魅的神灵,能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汉朝人就开始在除夕之夜,将门上画上虎以驱除鬼魅,以后最正宗的门神画上面,除有神荼、郁垒二神外,都绘有老虎。旧时民间还流传着端午节制“艾虎”之俗:
以艾叶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佩戴小儿身上作为避邪物。许多孩子出生后,还要穿虎头鞋,戴虎头帽,吃虎馍,玩虎玩具,在额上写上红色的“王”字——虎作为吉祥物一直陪伴到他们长大。
虎的身影可谓无所不在。在甲骨文中,“虎”字是一只造型可爱的象形虎;在《周易•乾卦文》中,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记载;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一带出土了一对6000年前的蚌塑龙虎,被誉为“中华第一虎”。此后无论是石雕、石刻、画像石中,还是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瓷器上,以虎为原型的艺术品都屡见不鲜。由于“虎”与“福”字音相近,吉祥图案中还有“虎鹿”图,寓意“福禄双至”。
虎还出现在历代的歌舞和戏剧中,如元代杂剧《虎头牌》,清朝传奇《虎囊弹》、昆曲《虎囊弹》、京剧《虎牢关》、《卧虎沟》、《胭脂虎》等。至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成语、对联等领域,虎的身影更是随处可见。
当然,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虎的认识也不总是正面的,于是便出现了“伏虎文化”。“为虎作伥”“狐假虎威”之类成语,“武松打虎”“李逵杀四虎”等故事,都是这一现象的反映。
值得庆幸的是,时至今日,人们已充分认识到老虎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又在着手书写“护虎文化”的新篇章了。
敬畏老虎 (节选)
祖克慰
……
小时候我看见过老虎,远远地站在山上,看一只老虎忽隐忽现。虽说是远距离地观望,那只老虎还是让我产生恐惧,还有恐惧中掺杂着的莫名的兴奋。老虎在我的心中,或多或少地有点神圣。
我的记忆里,老虎是与家禽家畜分不开的。很多时候的夜晚,有老虎出现,它们像幽灵一般,出现在农家的羊圈里、猪台里、鸡笼边。它们太饥饿了,想找点填饱肚子的东西。山里的野兽,比如野猪、狼、黄羊,一天比一天少,它们无以果腹。
老虎很小心地来到农家,脚步轻盈,生怕吵醒主人似的。老虎似乎听到了主人熟睡的鼾声,胆子大了起来,一口就咬着了猪或者是羊的脖子,然后拖着战利品,在它感到安全的地方,慢慢地享受着美味。
被老虎吃了牲畜的农户,主人很心疼,也很无奈。常常是叹了一口气,说:“我的猪啊,一年的油盐钱没有了,我咋就恁倒霉啊!”农人之所以自认倒霉,是在他们的心中,对老虎有一份敬畏。在农人的眼里,老虎是论理的野兽,它们不像野猪,糟蹋庄稼,也不像狼,袭击人。如果换成了野猪或狼,农人是会用猎枪说话的,而不是无奈的叹气。
父亲说:“上天造出了老虎,就有老虎活着的理由。人也是上天造的,人能活,老虎就能活。”家里有一支猎枪,可以打狼、打野猪,也可以打野兔,就是不能打老虎。对老虎,父亲有一种天生的敬畏。
……
(节选自《动物映像》,有改动)
【第二组选文】
拦路虎
李子明
今人出行最大的担心是买不着火车票,古人远行一担心遇到劫匪,二担心遇到老虎。
明朝的徐霞客先生,以旅行为毕生事业,江南塞北,无地不游。可一听说哪有贼盗,马上绕着走(《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老虎更添乱了,徐先生的第一次出游,就因为怕老虎碰了个大钉子。《徐霞客游记》第一篇记载:“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於菟(即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算来徐先生是幸运的,旅行30余年,劫匪、老虎遇到不少,但终于平安无事。《水浒传》里的李逵就没这么好运了,他也是两样都遇到了,打劫的李鬼好对付,老虎还是把老娘吃了。
本文不说劫匪,单说老虎。
老虎伤人,在古代文献里学名叫虎患、虎灾、虎暴、虎害、虎乱、虎荒等,称谓多说明事情很常见。翻开史籍,古代老虎为患的记载不绝于书。虎患的一大表现是对交通的威胁。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带军西征,过太行山,写了一首《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一路上虎豹夹道,颇为凶险。不过从疑似曹操墓里出土的“格虎”武器来看,曹操是个打虎能手,想必是不怕老虎的。
老虎的威胁主要针对的是普通人。杜甫的《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诗里说:“石根青枫林,猿鸟聚俦侣。月明游子静,畏虎不得语。”杜甫一介书生,没有“格虎”的本领,一路走来战战兢兢,话都不敢说。宋人梅尧臣曾在桐城龙眠山遇虎,他写道:“马行闻虎气,竖耳鼻息嗋(《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马行于山中,闻到虎的气息吓得直喘气。马是古人主要的交通工具,它要是先掉了链子,这旅行也就完了。《西游记》里唐僧最先骑的凡马,听见猛虎咆哮,立即吓得“腰软蹄弯”,跪倒在地,动弹不得。
老虎对行旅之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人们把那种打家劫舍、为害乡里的人也称作“虎”。《水浒传》里的矮脚虎王英、锦毛虎燕顺、跳涧虎陈达、插翅虎雷横、没毛大虫牛二等人,绰号说明了他们的身份,他们就像老虎一样为害百姓,遇见了千万要躲开。古代贪官暴吏横行,孔子说“苛政猛于虎”,他们比老虎还可怕。明朝人张羽也说:“三月连阴四月过,桑田无利有催科。行人莫讶深山虎,一入城中虎更多。”(《哀田家口号》)
老虎是可怕的,但是不出门也是不行的。古人对待旅途中潜在的虎患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躲着点走。比如前面提到的徐霞客,山上不是有老虎吗,咱不去不就行了?明知山有虎,不向虎山行,非常理性。老子说:“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意思就是说,珍惜生命的人,只要走路小心着点,走平坦大道,就不会遇到老虎。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那种空手打虎、赤脚过河的鲁莽汉子,孔子是看不上的。
二是就地打死。代表人物是武松、李逵、孙悟空,他们怀揣“暴虎”本领,才不会理会孔夫子的教诲。武松明知景阳冈老虎吃人,偏偏要单独过冈,那是因为人家武艺高,遇到个把老虎有什么可怕的,就地打死就是。
三是设法捕杀。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单枪匹马打死老虎的本事,大多数时候还得由猎户靠工具设法捕杀。李商隐的《商於新开路》云:“六百商於路,崎岖古共闻。峰房春欲暮,虎穽日初曛。”“虎穽”就是捕捉老虎的陷阱。《水浒传》里的解珍、解宝兄弟响应政府号召,拿着毒箭、钢叉,在山上守了三天,费尽周折,才射杀了老虎。古代这种打虎猎户的故事数不胜数。
翻开史籍,老虎不仅在山林里攻击行人,明清时期,它们还经常跑进城乡街市,袭击人畜,形成了令古人闻之色变的“虎患”。历史学家把老虎的活动看成是人类入侵和破坏自然环境的晴雨表。正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打猎,老虎没有了食物来源,才不得不出来吃人。
今天我们想看老虎,只能到动物园了。正如流沙河先生的《Y先生语录》里,Y先生对动物园里关着的老虎说的:“深山开发了,老林砍伐了,放你出去,也是死路一条。”咱出门逛街、登山旅游、野炊什么的,不用再担心遇见老虎,如果您哪天遇见了,赶紧拍下来,说不定政府会奖励您两万块钱。
刚柔并济的虎文化
有外国人学中文,越学越不明百,老虎狮子,都是猛兽。但中国人把狮子折腾得低眉顺眼,毛发是卷的,神态是倦的,安排了一个保安的岗位,雕成石像,成天给人守大门。老虎则与龙并列,龙争虎斗、龙吟虎啸、龙腾虎妖、虎踞龙盘,而龙则是中国独有的虚构的皇权象征。
人们说到虎,用尽夸耀之词:虎虎生威,虎视眈眈,如虎添翼,猛虎下山 ……就是无奈与调侃,也是骑虎难下,调虎离山,坐山观虎斗,拉大旗作虎皮。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虎文化。
有学者思考,一个是草原之王,一个是丛林之王,狮子和老虎,为什么差别这么大?是狮子的老家在非洲,鞭长莫及,于是人们就调侃改造,诙谐轻慢;老虎则曾经呼啸山林,让人们领教了其看得见摸得着的威风凛凛,人们崇尚力量,老虎就这么高调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虎是最现实也是最威猛的图腾,它象征着一种气势和力量。
有动物学家认为,同样是猛兽,老虎比狮子更加值得尊敬。它无论是潜藏于深山老林,还是游走于平原峡谷,那模样都是虎虎生威的。要是偶尔发出一声怒吼,更是山谷轰鸣、天地震动、闻者惊悚。另外,老虎还甘于寂寞,独往独来,坚韧不拔,善于学习。虽然至今没有学会爬树,但能拜猫为师,其本身就是礼贤下士,能者为师的。
再看狮子,尽管也能奔跑,也会拼搏,但雄狮则看起来披头散发,很有点玩世不恭的嬉皮士样子, 雌狮则外表平庸,有些像平日里埋头拉磨的驴。更让人小瞧的是,虎毒不食子,狮子则常常自相残杀;虎死不倒架,狮子饿了还吃腐肉。全盘考虑,系统分析,老虎与狮子就这么拉开了距离。由此看来,力量能决定事情,但不能决定一切。
老虎令人生畏,但并不高高在上,却能近距离走进人们的生活。《说文》曰:“虎,山兽之君也。”被奉为山神的虎,在《山海经》中的记载高达五十余次。更耐人寻味的是,中国财神赵虎头帽,穿虎头鞋,睡老虎枕头,生日时候甚至干脆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在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在民间,
见工艺,表面用彩绘、刺绣、剪贴、挖补等手法描绘出虎的五官和花纹。布老虎以头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的造型来突出勇猛的神态,虎头及五官显示出天真和稚气,透露出儿童一样可爱的憨态。国人就这样将老虎改造得刚柔相济,恩威并存,形成了系列的虎文化。
如今,人类借助于工具与科技,使得老虎已经衰落到需要大力保护的地步,但虎文化却逆流而上,成为诸多民俗中的一支。虎年谈虎,老虎作为强者,凭着力量,老虎就这么成为一个民族崇拜的偶像。同样,一个以老虎为偶像的民族,能是一个对世界没有较大贡献的民族吗?
老虎的故事
葛红兵
儿子和老婆星期天到野生动物园去了一趟,回来以后,儿子跟我说,有一种老虎是没有牙齿的,以前他以为老虎非常可怕,现在他认为老虎非常可怜,没有牙齿能吃什么呢?别说吃人了,就是吃根玉米棒槌也不行啊。
我只好说,那也不一定可怜,它可以吃冰激凌,假如它不说谎的话。
儿子知道我是在怪他说谎,便拿来他们在动物园拍的照片说,你看,这就是老虎,它的嘴里的确没有牙齿。我说,我知道了,这是一只老虎标本,专门弄来让你们拍照用的,你看它眼神都不对,老虎哪有这样的眼神啊。儿子说,不,这是一只真正的老虎。我不信,拿着照片找老婆问,老婆给了我肯定的回答,她还解释说,这只老虎的虎牙被拔掉了,当时拍照的时候,她看到老虎的牙床上还在流血。
怪不得,照片上那只老虎看起来蔫里叭唧的,不像是威猛的食肉动物,倒像是烂布条、破棉絮缝起来的布玩偶。
但是,我也明白了,这是老虎的命运,人类要拿它来做玩偶,它抗拒不了。
翻开《现代汉语辞典》,“虎”条是这样写的:“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里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
如果我的儿子看到这条,他会怎么想呢?他会想,一、老虎会伤害人,很坏(我想这个辞典这样写主要是想把对老虎的仇恨播撒在我儿子的心里),二、老虎的皮毛是给人类做毯子、椅垫的,老虎的内脏、骨头是给人类做药的(我想这个辞典的意思是,如果我儿子碰到一只老虎,千万不要放过,不仅要吃它的肉,还要剥皮抽筋)。
这是辞典对我儿子的教育。现在,野生动物园在这方面又对我儿子进行了更深入的教育,它告诉我儿子,老虎不仅有上述用处,还有玩偶的用处,可以骑在它身上拍照,而且动物园还在我儿子的脑子里灌输了这样的理念:老虎是不值得信任的,它很坏,所以,要把它的牙齿拔掉,即使照片上的老虎看起来非常温柔,看上去它很爱人类,愿意做人类的玩偶也不行。
人类这样对待老虎,我想我儿子一定是会触类旁通的,从人类对待动物的方法上,他一定可以知道世界上最残忍的不是老虎,而是人类本身。
我现在很害怕儿子去动物园,他在动物园学会了怎么给老虎拔牙,怎么给狮子上镣铐,怎么把猴子关进笼子,保不准哪天会用这一套来对付我。
爷爷的老虎
邓迪
蒂莫西是我们的宠物,它是一只幼虎。我们住在印度的时候,爷爷在丛林里的一棵大树后面发现了它,爷爷把它带回家,并给它取了蒂莫西这个名字。
蒂莫西最喜欢把沙发当床。它仰躺在上面,像国王一样,无论谁想占它的位置,它都会不满地叫。蒂莫西喜欢的游戏是撵着人跑,尤其喜欢在我后面追逐不休。蒂莫西会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然后突然扑过去。每次它捉住我的时候,它就会高兴地在地上打滚,接着四脚朝天地缠住我的腿,假装啃我的脚踝。
后来,蒂莫西大概发现自己能够嗥叫了,它就经常练习,并且乐此不疲,吼声越来越响。我们倒不在意,可邻居们就不干了。每到这时,爷爷会用手在它的嘴巴上拍打两下,蒂莫西就能乖乖地安静好长一会儿。
蒂莫西很快就长得有牧羊犬一般大了。我时常带它散步,让它活动活动筋骨。行人见了我们,都躲得远远的,我们走到哪儿,身边都很宽敞,不像是在一个人很多的国家。
蒂莫西长到六个月的时候,它那种撵人的游戏就显得十分野蛮了,家里人再也没有谁放心让它追逐。爷爷决定将它送进动物园里。蒂莫西很壮,长得又很漂亮,而且脾气也非常柔顺,动物园非常高兴接收它,他们给了它一个专门的笼子,临别时,爷爷心里有些难过。
为了不让自己触景生情,爷爷说服自己不去动物园看蒂莫西,但他只坚持了半年,就再也控制不了自己了。一天,他带着我去了动物园,一到那儿,就径直跑到蒂莫西的笼前。蒂莫西的变化很大,已经完全是一头大老虎了,身上的条纹也越发明显。它昂着头,在铁笼里烦躁不安地走着,偶尔张着脸盆似的大嘴吐出一条血红的舌头,或者扫一下钢鞭一样的尾巴,像一个大将军。
“你好,蒂莫西!”爷爷说。
他把胳膊伸进了铁笼子。蒂莫西走过来。爷爷双臂搂住了它,然后抚摸它,抓抓它的耳朵。蒂莫西安静了下来,但还是咆哮了几声,声音震得铁笼发抖,每到这时,爷爷就像以前那样拍拍它的嘴巴。
蒂莫西舔舔爷爷的手,但似乎仍有心事。旁边笼子里有一只豹,也开始吼叫起来了,爷爷以嘘声把豹赶走。
这时有许多游人进了动物园,他们在虎笼周围好奇地看着爷爷和老虎相依相偎的这动人的一幕。一个饲养员拨开人群,走到爷爷跟前,问他干什么。
“我正在跟我的蒂莫西讲话呢,”爷爷说,“半年前我将这只虎送给动物园的时候你在场吗?”
“不在,先生,我刚来这儿工作。”饲养员说,“如果是这样,那你继续跟它谈吧。它的脾气坏极了,别说碰它了,我根本接近不了它。”
爷爷继续抚摸着他的蒂莫西,还时不时地拍打它几下。后来我注意到又有一个饲养员在一旁注视着爷爷。
“你肯定还记得我。”爷爷对那人说,“我当时把蒂莫西送到动物园的时候,你好像就在场。你为什么不让那头豹子离我的蒂莫西远一点呢?”
“但是……先生,”这个饲养员犹豫了一会儿说,“它不是你的蒂莫西。”
“当然,它不再属于我了。”爷爷说,“但是你们总可以听听我的建议吧。”
“我清楚地记得你的虎。”饲养员说,“它两个月前死了。”
“死了?”爷爷失声尖叫。
“是的,先生。它患了重感冒,无论什么方法也治不好它。这只老虎是上个月在山里捕到的,还没有驯服,很危险的,已经伤了我们好几个饲养员。”
老虎还在舔着爷爷的手,似乎愿意一直这样下去。慢慢地,爷爷抽回胳膊。他离开笼子,向那只虎投出最后一瞥。“再见吧,老虎,不管你叫什么名字。”他咕哝道。
而后爷爷拉着我快速地走出了动物园。
关于老虎新闻两则
(一)
印尼女子与老虎同吃同睡 打招呼方式为亲吻
2014-01-21 17:07:00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环球网综合报道】印尼33岁的妇人艾普拉秀蕾(Abdullah Sholeh)是一位全职保姆,不过,她要照料的可不是一般的小孩,而是一只体长3米、重达178公斤的孟加拉虎。但这只老虎和艾普拉秀蕾感情非常要好,就连睡觉也要在一起,不过,任谁看了都会替艾普拉秀蕾捏一把冷汗。
据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道,住在印尼爪哇岛东部玛琅市的孟加拉虎沐兰(Mulan)并非艾普拉秀蕾的宠物,而艾普拉秀蕾是沐兰的主人请的全职保母,沐兰从3个月大时就由艾普拉秀蕾照料,至今六年两人也产生超乎常人的友谊,离不开对方。
据报道,沐兰与艾普拉秀蕾打招呼的方式就是相互亲吻,沐兰会伸出大舌头舔艾普拉秀蕾的脸,如同一般小宠物犬、猫爱撒娇。为了安全起见,沐兰的主人竖起了栏杆制作一个大笼子,但这似乎也不影响两人的相处,6年的感情培养出绝佳默契,当然吃睡也不分离。
不过,有时候沐兰与艾普拉秀蕾玩得太过火难免会较粗鲁,旁人看了以为沐兰要吃了艾普拉秀蕾。(实习编辑:赵一皎 审核:谭利娅)
(二)
印尼村民杀死一只濒危老虎并吃肉
2016-03-10 腾讯图片
组图:关注村民宰杀老虎现场
当地时间2016年3月7日,印尼北苏门答腊省,官员称村民杀死一只濒临灭绝的苏门答腊虎并食其肉,这只老虎陷入了居民为保护庄稼而设的陷阱中受了伤。
当地农民为保护庄农作物,在农田四周设立陷阱,希望捕捉野猪。一只苏门达腊虎掉入陷阱受伤,农民看到后,杀死老虎。当地官员要求农民交出老虎尸体,农民拒绝,并且吃掉老虎的肉。
苏门达腊虎在印度尼西亚属于保护类动物,苏门达腊目前只有大约400只苏门达腊虎,猎杀苏门达腊虎最高可判5年徒刑。

文体:其他

精彩评论(0)

0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