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阅读】《泊秦淮》教材分析

阅读 122

2021-08-15

教材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知人论世

会昌六年(846)秋冬之际,杜牧由池州刺史赴睦州刺史,途经金陵,写下这首诗。

先了解一下杜牧这个人。杜牧出身名门,年轻时即博通经史,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出自《上李中丞书》),尤专注于军事,曾为《孙子》十三篇作注,也写过许多策论。杜牧关注现实,又往往寄托于历史,借古讽今,故而他的咏史诗相当出色,比如“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皆是为人传诵的名句。

再说一下秦淮河。这是六朝古都南京的一条河,当年歌楼酒肆林立,至唐代繁华不减。说起来南京是有名的亡国之都,历史上建都于南京的,除了朱元璋,几乎没有不城破亡国的。而南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的亡国,就更有戏剧性,还留下了《玉树后庭花》这样一个典故供人谈资。

一个有咏史习气的诗人,来到南京这样一个充满历史教训的城市,于是有了这首《泊秦淮》。

文本解读

烟笼寒水月笼沙。此句为互文,意谓烟和月笼罩着寒水,笼罩着沙。此情此景,意境凄迷,暗含着亡国之后的凄凉。徐增《而庵说唐诗》:“烟笼寒水”,水色碧,故云“烟笼”;“月笼沙”,沙色白,故云“月笼”。下字极斟酌。

夜泊秦淮近酒家。秦淮河是六朝繁华之地,王公贵族、骚人墨客寻欢作乐之所。偏偏杜牧本人亦有“十年一觉扬州梦”的经历,故而对这种场景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杜牧本人性嗜酒,如“借问酒家何处有”,“水村山郭酒旗风”者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即卖唱的歌女,一个“商”强化了只识金钱而不知政事的意味。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哪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内哉?”“不知”二字,可谓“怨体反言”,感慨更深。

隔江犹唱后庭花。陈后主不理朝政,沉迷声色,作宫体诗《玉树后庭花》以为乐,结果成为亡国之君,而作为靡靡之音的《后庭花》也便成了亡国之音。许浑《金陵怀古》诗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可见这是唐朝人的共识。

杜牧生活的时代,唐王朝暮气沉沉,已呈衰相。陈朝末代皇帝的醉生梦死,让人想到唐朝统治者的纸醉金迷,一副冷眼热心肠。从这个角度讲,本诗与《阿房宫赋》为同一忧患的主题。

与其他咏史诗的直抒胸臆不同,本诗从写景入手,寓历史感慨与眼前的风物之中,深沉含蓄,读来更觉意味深长。

备用材料

陈叔宝《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杨逢春《唐诗绎》:首句写景荒凉,已为“亡国恨”勾魂摄魄。三四推原亡国之故,妙就现在所闻犹是亡国之音感叹,索性用“不知”二字,将“亡国恨”三字扫空,文心幻曲。

李瑛《诗法易简录》:“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沈归愚(沈德潜)叹为绝唱。

参考译文

淡烟笼着寒水,月光罩着白沙,

夜里泊船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看那卖唱歌女,不知亡国之恨,

还在隔着江水,唱玉树后庭花。

文体:诗歌

精彩评论(0)

0 0 举报